今年上半年,汽车市场风起云涌,主机厂忙着去库存,争着给车型升级换代……这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考验。然而,作为广西第一工业城市的柳州市主动面对竞争,抢抓风口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升级,不少企业业绩抢眼,一些企业甚至交出了产值同比增长达百分之八九十的“高分”答卷。
(资料图)
为何这些企业“半年考”能考出“高分”?当地一个个机器轰鸣、高效运转的生产车间给出了答案。
“嘭,嘭,嘭……”巨型机器正以人类心率三倍的速度“打着节拍”,听得人内心澎湃。近日,在柳州微研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铁芯车间,该公司副总经理马健介绍,这个庞然大物是一台大型冲压设备,每天能生产600套铁芯。
而另一个车间里,13台“机器人手臂”正火力全开。这条全自动控制器盖板生产线上只有两名工人值守,月产能却高达40万件。该企业有4条这样高效率的自动化线。
精密冲压件行业拼的是精度和效率,该企业做到行业领先却并未就此“躺平”,而是向着新能源加速转型。
“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80%。”马健说,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将新能源汽车“三电”中的“两电”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,已实现电动控制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的量产,国内外客户订单纷至沓来。
与此同时,位于柳州汽车产业园的耐世特汽车系统(柳州)有限公司精益车间里,5条生产线全开,为赶订单昼夜不息。
耐世特汽车系统(柳州)有限公司精益车间忙碌的生产线。荣瑶摄
“这一条产线年产值就能达到八九亿元。”该公司总经理孙亚波口中的转向系统生产线,专供小型新能源汽车,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和成本优势,备受各大整车厂青睐。
“公司去年产值翻一番,今年上半年产销量又增长了90%。”孙亚波透露,这主要得益于企业的前瞻性市场布局和产品研发谋划,在2018年就开始向新能源、无人驾驶和智能驾驶转型。
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室主任陈运宝表示,今年上半年,该市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超300家,有71家产值同比增长超10%。还有一部分“新成员”在柳投产不到一年就上规模。
据了解,这些高速增长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、智能化等领域,研发投入普遍高于行业水平。得益于强大的研发实力,企业及时抓住了汽车转型的风口,升级产品、延伸产业链、拓宽赛道、拓展海内外市场,甚至不再依赖于单一主机厂、单一汽车产业的波动。
广西易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从之前单一的汽车空调制造,拓展到热管理系统研发制造。该公司董事长王光意介绍,企业之前一直专注“调解温度”的技术,如今广泛为新能源汽车、智慧储能设备和大数据设备等进行配套,涉及多个行业,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产值连年上涨。
今年以来,柳州市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“一二五”工程,建设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。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到柳州市,均在研发创新、开拓市场、招商引资、扬帆出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,这成为广大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、成长壮大的强大后盾。(荣瑶 付华周)
标签: